首页 > 文史 >

“演艺大世界”五周年,上海大世界升起一枚“月亮”

发布时间:2023-11-12 15:35:25来源:
路过上海大世界,你会惊喜地发现,天上多了一枚特殊的“月亮”。

“月亮”由建筑师、艺术家马岩松创作,11月11日傍晚由黄浦区宣传部、文旅局和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联合亮灯。即日起至11月22日,每晚18点至22点,“月亮”都会如约亮起,点亮上海的艺术夜空。

今年,上海国际艺术节“ARTRA自定艺”品牌推出公共项目“城市探索”,邀请艺术家对上海的标志性建筑进行定制场域创作,以艺术的方式,更新市民习以为常的城市景观。马岩松的大型公共灯光装置《不是月亮》,正是其中之一。

“演艺大世界”是以黄浦区环人民广场1.5平方公里为核心区域,辐射整个黄浦区乃至上海市中心城区的演艺集聚区,拥有一个高密度的剧场群。

在品牌定名五周年之际,《不是月亮》来到了“演艺大世界”剧场群中的代表场馆——上海大世界。这座拥有超过百年历史的建筑,曾是上海最富盛名的游乐中心,也是上海最具标志性的文化场域。

在上海大世界的屋顶,《不是月亮》静静旋转,以流动、浪漫的光芒,映照着城市天际线。不远处,上海大世界的多层六角形奶油色尖塔投影出“演艺大世界”的logo,和“月亮”相呼应。

如此美丽的艺术景观,吸引不少市民驻足拍照,打卡留念。这个充满生机的“月亮”,拉近了艺术与城市、艺术与生活的距离。

“ARTRA自定艺”是开放的精神容器,不断探索多元艺术的马岩松,是其融合跨界精神的诠释者。

从亮相米兰设计周的《天镜》,到参展日本“大地艺术节-越后妻有三年展”的《光之隧道》,再到“艺术在浮梁”大地艺术节展出的《大地之灯》,马岩松极为重视作品的“在地性”,力图通过作品与不同环境的互动,来呈现其核心的精神内涵。

这与马岩松所提倡的“山水城市”的建筑理念一脉相承。人与建筑、人与艺术、人与城市、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应是彼此交融。《不是月亮》秉承同样的创作理念,在城市、自然、艺术三者的对话中,引发观众的心灵共振。

“所有人造物,从工具到艺术都是人内心的一种外化和延伸,反映了我们面对外部世界、历史和未来的态度。这个外化的过程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主观的……我们更感兴趣的,是用丰富、充沛、纯粹的情感去回应多姿彩的真实世界。”马岩松说。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