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广东十年GDP增7.2万亿元,2022年GDP占全国比重超1/10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发布时间:2023-06-09 16:44:35来源:
6月9日,由中宣部组织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广东主题采访活动在广州启动。

在为期6天的广东主题采访活动中,由中央、省、市重点新闻媒体组成的采访团将奔赴广东各地,走进广东高质量发展火热一线,用心记录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精彩故事。

在广东主题采访情况介绍会上,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广东省委改革办、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工信厅、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广东省商务厅等部门介绍了广东高质量发展总体情况。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广东主题采访情况介绍会 陈炯如摄

广东十年GDP增7.2万亿元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黄华东介绍,广东省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广东综合经济实力实现连年跃升。广东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7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2.9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超过1/10。经济结构也在持续优化,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提高到55%、29.5%,金融业增加值达1.15万亿元,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65.9%。

改革开放迈上历史性新台阶。广东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统筹推进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等重大战略重大平台落地落实。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标志性工程建成通车,“湾区通”工程深入实施,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40项授权事项全部落地,营商环境、数字政府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连续3年居全国第一,广东自贸试验区41项改革创新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埃克森美孚、巴斯夫等百亿美元级项目相继落户,“两个重要窗口”作用充分彰显。

科技创新强省建设扎实推进。广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和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两大“国之重器”挂牌运作。持续实施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启动核心软件攻关工程,在5G、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超高清视频显示等领域突破了一批技术瓶颈。去年全省研发经费支出约42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26%,研发人员数量、发明专利有效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均居全国首位,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6年全国第一,广东正成长为国家重要创新动力源。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持续加快。广东高起点培育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软件与信息服务、现代农业与食品、汽车等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6.7万家,全部工业增加值达4.8万亿元、占全国近1/8。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6.9万家,去年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7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47家,推动1万家企业“小升规”、超过9000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改。

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广东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珠三角核心区发展能级持续提升,沿海经济带绿色石化、绿色钢铁、海工装备、海上风电等世界级产业带成型成势,北部生态发展区绿色发展态势显现。继广州、深圳之后,佛山、东莞迈入万亿元级城市行列,汕头、湛江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建设。全面推进乡村“五个振兴”,农民收入增速连续10年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至2.46以内。80项基础公共服务已有61项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

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广东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动美丽广东建设,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以超常规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基本消除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和劣Ⅴ类国考断面,茅洲河、练江从污染典型变为治污典范,大气主要污染物连续8年全指标达标,PM2.5平均浓度大幅降至20微克/立方米,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大幅提升。南岭生态屏障建设持续推进,珠三角基本建成国家森林城市群,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至58.7%,越来越多的人推开窗户就可以享受“生态福利”。

民生福祉得到实实在在提升。广东持续将财政支出七成用于民生保障,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每年办好十件民生实事,畅顺春运、平安高考、厕所革命、垃圾分类、制止餐饮浪费等工作常抓长效。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4.5万元、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等底线民生保障水平跃居全国前列。2300万异地务工人员在粤稳定就业,为广东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有力帮助群众就业创业、增收致富,成为广受欢迎的民生品牌。

继续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

黄华东介绍,接下来,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包括:

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广东将进一步深化软硬联通,加快建设“数字湾区”、“轨道上的大湾区”,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着力拓展经济纵深。继续扎实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构建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为主轴,其他城市协同支撑的创新格局。落实好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设方案要求,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持续有效扩大消费和投资,加固高质量发展的内需基本盘。广东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消费枢纽,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促进汽车、住房等大宗消费,增加养老育幼服务消费,加快培育新型消费。按照“三年工程瞄准两年干”的要求,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再谋划实施一批强弱项、增后劲的重大项目,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社会发展短板领域等投资。

加快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强化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根基。广东将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聚焦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加快构建梯次产业布局。聚力推动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加快发展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海洋牧场等产业。瞄准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领域谋划打造一批未来产业集群。加快推动家具、智能家电、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时尚化改造。

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广东将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攻关,实施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十年“卓粤”计划、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推进“广东强芯”工程、核心软件攻关工程。强化科技创新的人才支撑,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

继续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广东将着力用改革的办法打通高质量发展的痛点、堵点,在科技创新、要素市场化、投融资、营商环境建设等重点领域实施更多创造型、引领型改革。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高质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在对接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体系上先行先试,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抓住县域这个重要发力点,锻造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广东将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引导各类县域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健全县级财力保障长效机制,强化资金、土地、人才、技术等要素资源投入保障。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合作共赢,创新区域帮扶协作机制,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更好承接国内外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产业有序转移。

以绿美广东建设为引领,擦亮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广东将聚焦品质提升抓绿化,加强林分优化、林相改善,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

强化民生保障服务,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群众。广东将突出抓好就业增收,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深入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推动社会保障从“制度全覆盖”转向“人群全覆盖”。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